潘宗光演講:如何在「疫」境中學習正向思維
正向思維需要一個指標、一些指引,不能隨便說說,也不能混淆不清。像我們佛教徒,正的指標就是指釋迦牟尼佛的教導,決定了我們的方向,他的教導是正道,提供正確的指引。無論順境、逆境,只要按著正確的指標,就有了方向,我們才能循序漸進,達到目標,做到想要的效果。
正向思維需要一個指標、一些指引,不能隨便說說,也不能混淆不清。像我們佛教徒,正的指標就是指釋迦牟尼佛的教導,決定了我們的方向,他的教導是正道,提供正確的指引。無論順境、逆境,只要按著正確的指標,就有了方向,我們才能循序漸進,達到目標,做到想要的效果。
編者按:2020年11月7日至2021年1月9日,由香港孔教學院、香港佛教聯合會、香港道教聯合會支持,香港寶蓮禪寺、香港西方寺、香港菩提學會、香港佛教「此岸-彼岸」弘法會、香港觀音講堂協辦,鳳凰網佛教、鳳凰網國學媒體協辦,旭日慈善基金、安達國際贊助支持的第六屆觀音文化節佛教文化講座在香港葵湧觀音堂舉行。
潘宗光是一名罕見高調地自認是佛教徒的科學家及大學校長,曾在1985及1991年兩次被提名為諾貝爾化學獎的候選人,他投身於教育領域40載並任教香港理工大學校長十八年…
當斯坦福和麻省理工都在2019年對中國學生「Say no」的時候,作為全世界最勤奮最刻苦最缺覺的中國學生,是否曾經有一刻懷疑過努力的價值?真正的人才,只能由考入名校來認定嗎?所謂教育,所謂學校,究竟應該教給學生什麼呢?
2019年1月17日,著名科學家、教育家、香港理工大學榮休校長潘宗光教授應邀來到香港衞視佛教文化傳播中心,參與大型佛教紀錄片《走近佛陀》的錄制。
2018年10月28日至30日,以「交流互鑑、中道圓融」為主題的第五屆世界佛教論壇將於福建省莆田市舉辦。香港理工大學榮休校長、精進慈善基金會長潘宗光向本次論壇提交論文《淨土初祖慧遠:文化交流的啟示》。
9月2日,上海玉佛禪寺•覺群人間佛教研究中心舉辦了2018年覺群人生講壇第六期,著名科學家潘宗光教授做了題為「逆境與超越——中國傳統文化的智慧」主題講座。
2018年8月12日,由創合彙、上海交通大學SIPA經濟與管理培訓中心聯合主辦的「人文與科技創新論壇」上,潘宗光教授進行了以「佛教與科學」為主題的分享。筆記俠作為合作方,經主辦方和講者審閱授權發佈。
信仰總是要有的,就算不存在也可以幫助我成為更好的地球人,何況萬一真的存在呢?
我問自己,我是科學家,為什麼心中迷信那個法門呢?我希望從科學角度看淨土是不是真的那麼迷信?發現不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