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六道众生

我们肉眼一般只能看到人及动物,但佛教认为宇宙间有十种不同有情生命体的界别,称为十法界:佛、菩萨、缘觉、声闻﹝注﹞、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

8. 轮回

世上有些人一生作恶,却安享晚年;另有一些人则做尽好事,却得不到善报。表面看来,好像佛教里常常提及的因缘果报或者因果报应并不存在。可是,我们须明白即使做了业(善因或恶因),也要等到适当的助缘出现才会结出相应的果。

7.2 十二因缘的还灭

还灭与流转正好相反,如果能打断“十二因缘”的流转,便是找对了通往涅槃的正确方向。顺观“十二因缘”的流转,令我们明白生活中各种心理变化的成因。

7.1 十二因缘的流转

“十二因缘”的环节是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

7. 十二因缘

佛陀成佛后,首先向信众开示[四圣谛]的殊胜。为了帮助我们找出烦恼的根源(即四圣谛的集谛),他教导我们如何因应生活中发生的每件事,有系统地将我们的心理活动,分析为十二个互相紧扣的环节..

6. 四圣谛
6.1如何处理苦恼

佛陀成道后,首先想到应要先报答之前的两位师父。可惜,当佛陀以天眼观察师父们的情况时,却发现他们已经去世。随而想到当年和他一起在苦行林中修行的五位比丘,遂前往鹿野苑向他们弘扬佛法。

5.3 意识与物质

我们最先意识到的物质,应该是自己的身体。甚至可以说,人是通过自己身体上的感觉,知道意识的存在。身体对意识的影响显而易见,就如生病带来的种种不适和痛苦,令我们意识到生、老、病、死的客观存在。

5.2 五蕴与名色—无我

宇宙间的万事万物皆由因缘和合而生,又随着因缘错综复杂的互动而不停地变化,故此根本没有任何不变的物质和情况。可惜众生执著“我”是一个独立存在而又固定的实体,不了解“我”其实时刻都在变动﹔这一刻与下一刻的“我”已经不一样,因而导致各种烦恼。

1 2 3 4 5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