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涅槃寂靜


(圖片來源:Maseedis Kay)

(圖片來源:Maseedis Kay)

修行的目的是為遠離一切煩惱,達至證悟:當一切導致生死流轉的業因﹝註一﹞已斷盡,永不生起,便能進入絕對安穩、不再受外境干擾的清靜自在境地,佛教稱之為「涅槃寂靜」。

要明白一切都是無常、無我,成敗得失受很多我們不能控制的因素影響。凡事只需盡力做好,不用顧慮成果,讓心安靜下來。若能以這種態度看待一切世間事,人生便會快樂自在,逐漸遠離煩惱,達到某程度的「涅槃寂靜」。

凡夫迷戀五欲(財、色、名、食、睡),因擺脫不到貪、瞋、癡三毒而不停在六道中輪迴﹝註二﹞,無法跨越。佛陀教導我們各種修行方法,有助看透世間一切皆是假像,學習放下執著,正如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當我們能遠離妄想執著,心境便會變得開朗、平靜、解脫自在,最終回歸清淨自性,了脫生死,證入「涅槃寂靜」。

一般來說,涅槃可分為「有餘依涅槃」及「無餘依涅槃」兩種。

「有餘依涅槃」的修行人已斷盡一切導致生死流轉的業因,斷除煩惱,心安住於涅槃的安寧自在境界,不再受外境干擾。但他們的肉身還健在,壽命未終,仍要承受肉體上的苦痛,例如疾病引發的苦痛,但他的心不會被肉體上的苦痛所動搖,仍能保持安寧自在。當年很多佛陀的出家弟子,都已證入「有餘依涅槃」的阿羅漢果位。簡單來說,「有餘依涅槃」是指心識已達到涅槃之境,但肉身還活在凡俗。而「無餘依涅槃」的修行人肉身已亡,其心識進入清淨自在的涅槃境界,從此了脫生死,擺脫六道輪迴,不再有任何苦惱。

在通往「涅槃寂靜」的道路上,修行方法亦有大小乘之分﹝註三﹞。小乘人只追求個人能了斷生死業因,完全放下人無我,超脫生死,進入涅槃境界。但他們一直停留在涅槃之境,不願重回凡間度化苦惱眾生,不能完全放下法無我。他們有大智慧,但缺乏大悲心,未能成就究竟圓滿,不能成佛。

大乘修行人,能完全放下人無我及法無我,證入「涅槃寂靜」後,不停留在安寧自得的清淨無染境界,重返凡間度化有緣的苦惱眾生。他們有大智慧,亦有大悲心,悲智相合,最終能證入佛的果位。

﹝註一﹞ 業(Karma),是導致一切善惡果報的行為。

﹝註二﹞ 參考8.1六道眾生

﹝註三﹞ 參考8.4超脫輪迴

佛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