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涅槃寂静


(图片来源:Maseedis Kay)

(图片来源:Maseedis Kay)

修行的目的是为远离一切烦恼,达至证悟:当一切导致生死流转的业因﹝注一﹞已断尽,永不生起,便能进入绝对安稳、不再受外境干扰的清静自在境地,佛教称之为“涅槃寂静”。

要明白一切都是无常、无我,成败得失受很多我们不能控制的因素影响。凡事只需尽力做好,不用顾虑成果,让心安静下来。若能以这种态度看待一切世间事,人生便会快乐自在,逐渐远离烦恼,达到某程度的“涅槃寂静”。

凡夫迷恋五欲(财、色、名、食、睡),因摆脱不到贪、瞋、痴三毒而不停在六道中轮回﹝注二﹞,无法跨越。佛陀教导我们各种修行方法,有助看透世间一切皆是假像,学习放下执著,正如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当我们能远离妄想执著,心境便会变得开朗、平静、解脱自在,最终回归清净自性,了脱生死,证入“涅槃寂静”。

一般来说,涅槃可分为“有余依涅槃”及“无余依涅槃”两种。

“有余依涅槃”的修行人已断尽一切导致生死流转的业因,断除烦恼,心安住于涅槃的安宁自在境界,不再受外境干扰。但他们的肉身还健在,寿命未终,仍要承受肉体上的苦痛,例如疾病引发的苦痛,但他的心不会被肉体上的苦痛所动摇,仍能保持安宁自在。当年很多佛陀的出家弟子,都已证入“有余依涅槃”的阿罗汉果位。简单来说,“有余依涅槃”是指心识已达到涅槃之境,但肉身还活在凡俗。而“无余依涅槃”的修行人肉身已亡,其心识进入清净自在的涅槃境界,从此了脱生死,摆脱六道轮回,不再有任何苦恼。

在通往“涅槃寂静”的道路上,修行方法亦有大小乘之分﹝注三﹞。小乘人只追求个人能了断生死业因,完全放下人无我,超脱生死,进入涅槃境界。但他们一直停留在涅槃之境,不愿重回凡间度化苦恼众生,不能完全放下法无我。他们有大智慧,但缺乏大悲心,未能成就究竟圆满,不能成佛。

大乘修行人,能完全放下人无我及法无我,证入“涅槃寂静”后,不停留在安宁自得的清净无染境界,重返凡间度化有缘的苦恼众生。他们有大智慧,亦有大悲心,悲智相合,最终能证入佛的果位。

﹝注一﹞ 业(Karma),是导致一切善恶果报的行为。

﹝注二﹞ 参考8.1六道众生

﹝注三﹞ 参考8.4超脱轮回

佛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