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從零創建極樂世界?


弦論:「弦」聚在一起和諧共震時構成宇宙萬物

弦論:「弦」聚在一起和諧共震時構成宇宙萬物

上一期,我們談到「量子糾纏」的理論。很多當代傑出的科學家,如彭羅斯(Roger Penrose)和哈梅羅夫(Stuart Hameroff),相信人的大腦潛藏無數互相糾纏的電子。它們原先處於自由狀態,但由於接觸到外面的世界,例如看到、聽到或接觸到一些事物,令有關的腦電子受到干擾,而產生某種確定狀態。這些確定狀態亦隨著干擾的變化而轉變,其他有糾纏關係的腦電子(例如處理記憶系統的電子等),亦立即作出相應的調整,而互相影響。這樣便構成人類的意識或念頭,可能儲存於腦部的某些地區。當外界的干擾停下來後,例如不再看或不再聽,這些腦電子又回復原來的自由狀態,意識或念頭亦隨之減弱或消失;如是者迴圈不息,意識念頭不斷地產生和消失。

大腦的電子亦很可能與身體以外,以至宇宙中的很多電子互相糾纏,因為他們都來自同一根源宇宙的「大爆炸」。所以腦電子一旦產生意識,這資訊亦立即傳遞到宇宙各方,完全不受時空限制。

傑出物理學家惠勒(John Wheeler)及林德(Andrei Linde)均相信人類的意識會影響現實世界,是參與發展真實世界的重要元素。意識深深影響我們生活的每一方面,亦不斷在改寫自己的命運及身處的世界。所以,每個人認識的現實世界都不是完全一樣,例如每人對外境的每一件事都沒有絕對的標準,就如我感覺到的深紅色與他人的深紅色是不會一樣的。幹細胞權威蘭紮(Robert Lanza)最近更提出「生物中心主義」(Boicentrism)的理論﹝註二﹞。他指出生命與生物是真實世界的中心。人類的意識是創造宇宙的重要條件。意識使世界變得有意義,時間與空間只是人類意識的工具。

實驗證明當一個人充滿正能量的時候,心率的波動穩定,而腦部以致體內所有基本頻率亦被帶動而趨向同步,正能量得以加大。反之在負面情緒或心緒不寧的狀態下,心率變異,其他體內頻率亦會呈現失衡混亂的情況。

意識是一種能量,有自己的振動頻率。當意識能量強大的時候,它可以引起宇宙其他事物(能量),尤其是與它有糾纏關係的事物(能量),產生共鳴。所以,共同願望的強烈羣體意識影響力更大。

此外,「弦論」(String Theory)認為當很多相關的基本粒子(例如電子、質子等) 在依從着一股強大的指揮動力下,可以和諧共振,整合為一種更大的能量﹝註三﹞。根據愛因斯坦的能量(E)與質量(M)的互變關係(E=MC2 ,C=光速),這一大能量可以展現為一種物質或現象。

阿彌陀佛經過漫長的修行歷程,累積了難以量計的功德,其意識和願力是無可量計的強大。故此,他從零開始建立一個理想世界是完全有可能的,並不違背現代的科學理論。《阿彌陀經》說「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本師釋迦牟尼佛已清楚指出阿彌陀佛可以從零變化出種種奇妙雜色之鳥。加上諸大菩薩及大善人不停往生到極樂世界,建構理想淨土的共同意識及願力越來越強。美好意識結集,極樂世界不斷地變得更殊勝(色即是空)。

﹝註一﹞:潘宗光《佛教與科學增編版》,2016;www.profpoon.org (繁體字,廣東話) www.profpoon.com (簡體字,普通話)

﹝註二﹞:《Boicentrism》 by Robert Lanza and Bob Berman, 2009;《生物中心主義》朱子文譯,2012
﹝註三﹞《The Elegant Universe》by Brian Greene,1999;《優雅的宇宙》林國弘,侯孟奇,朱祖慧,蕭祺哲合譯,2003